“謀度于義者必得,事因于民者必成”出自《晏子春秋》,意思是謀事符合道義必有所得,辦事順從民心必會成功,這啟示我們,謀事辦事當堅守道義、合乎民心。中華民族歷來提倡“君子義以為質”,把義視為君子品質、道德的根本,在實踐中奉行“見利思義”“義然后取”“義以為上、重義輕利”原則,堅守“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”,甚至能將義置于生命之上,做到“舍生而取義”。義的本質是對個人小我、小利的一種超越,以義為先、以義為利者,往往收獲的是真正的“大利”。
君子喻于義。古往今來,許多仁人志士在義利之間站對立場、做對選擇,為維護國家、民族、大眾利益而舍棄個人私利,奉獻社會,奉獻他人,不惜犧牲個人生命。春秋時期,齊國大臣晏嬰面對權臣崔杼的威逼利誘,不為所動,慷慨陳詞:“《詩》云:‘愷悌君子,求福不回?!駤肭铱梢曰囟蟾:??曲刃鉤之,直兵摧之,嬰不革矣?!币源吮磉_自己堅守道義,不以邪道求福的高尚氣節(jié)。南宋文天祥被俘后,對于敵人的勸降,他同樣不為所動,慷慨赴義并以詩明志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。唯其義盡,所以仁至。讀圣賢書,所學何事,而今而后,庶幾無愧?!?/p>
道義是謀事的法則,人民是做事的根本?!懊裾?,國之根也?!睘槿嗣?、為家國是最大的義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魏都的重要門戶鄴地天災人禍不斷,民不聊生。西門豹受命擔任鄴縣令。到達鄴地后,他微服私訪,遍察百姓疾苦,了解到當?shù)毓偌澓臀灼殴唇Y禍害百姓的行為后,設計破除迷信;同時,組織修建漳河十二渠,治理漳河水患,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,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。西漢宣帝時,渤海太守龔遂為民請命,懷為民之心,行利民之舉,賑災民、選良吏、施教化、勸農(nóng)桑,治理升平,《漢書》稱其“剛毅有大節(jié)”。
從本質上講,道義所在與生民所關是根本一致的。以人民為中心、為人民謀利益,是道義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一經(jīng)誕生,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,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。我們黨干革命、搞建設、抓改革,都是為人民謀利益,讓人民過上好日子。黨領導人民打土豪、分田地,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;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戰(zhàn)爭、趕走日本侵略者,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;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、建立新中國,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;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、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,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;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、推進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。所重者人民大義,所輕者個人私利,我們黨的力量源自于此,國家興盛、人民幸福的“復興密碼”也在于此。
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正義是最強的力量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們黨堅持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”,與人民心心相印,與人民同甘共苦,與人民團結奮斗,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。黨的十九大報告以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開篇,以“大道之行,天下為公”結語,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道義擔當。只要我們時時事事遵從道義,永葆對人民的赤子之心,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,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必有所得、必有所成。